close

相片 2017-7-4 下午12 46 31.jpg  

[尋找那本神奇的書+被隨手拿來當書籤的NET標籤]

  會拿到這本書,不是因為去書局意外買了它,也不是因為有人推薦,而是在facebook大塊文化的抽獎活動,活動名字是「世界閱讀日 x尋找那本神奇的書」,我參加的那天是分享一本「大家都說它很好,你也覺得它應該很好,但你就是讀不完?」的一本書。

  當時我對這個提問的回答是邱妙津的《蒙馬特遺書》,不得不說這本書我到現在都還沒看完。

  然後我就順利抽到這本書了,在它寄來我家前我甚至沒有注意這本書叫什麼名字,準確來說,在參加活動時我根本沒看獎品到底是什麼,只是覺得有趣參加而已。

 


 

  看這本書的日子是一個禮拜二的早晨(因為禮拜一圖書館沒有開),伴隨著圖書館的超強冷氣。

  這本書準確來說應該是寫給中學生看的,雖然去年的今天我還是個剛考完指考沒幾天的中學生,但現在的我已經是要升上大學二年級的大學生了。

  其實看完這本書才發現我以前選書是多麼的隨便,在我的記憶裡,爸媽都不是愛看書的那種人,不知道為什麼偏偏生了一個喜歡文字的女兒。不過他們也都不愛畫圖,但也生了一個很愛畫圖的女兒,所以好像不能這麼看,哈。我最初開始買書,印象中是小學的時候在家樂福買了一本劉曉慧的《妹妹的翅膀》,當初是爸媽在大賣場買東西,我拉著妹妹跑去窩在賣書的地方,看了不到一個小時,就發現停不下來,想要買回家,當時的我對一本書的價值一點概念也沒有,只知道爸媽很好說話就讓我買回家了。

  有一就有二,雖然買不多,但還是有慢慢越來越多的趨勢。後來唸了國中,當時的老師為了讓我們閱讀,把閱讀書籍涵蓋在月考之中,我們的月考便多了幾題關於指定閱讀的選擇題。(指定的書單:《小王子》、《把這份情傳下去》、《母親的金手錶》、《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》、《城南舊事》、《海水正藍》、《為自己出征》、《先別急著吃棉花糖》、《青春第二課》⋯⋯順序忘記了,好像有漏,待確認。)

  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,更大的是我的國中國文老師,或許我的閱讀習慣就是深深受到她的影響,國中三年我讀了很多後來的我都想像不到的書,明明學校圖書館離教室遠遠的幾乎遙望學校兩側,那時的我還是會在短短十分鐘內從教室這棟樓下四樓,橫跨整個校園,再從圖書館那棟上三樓,選好書,再原路返回。

  幾乎在升上高中那年我的閱讀習慣就漸漸被抹平了,課業是原因,老師也是原因,失去別人推薦書的我就在茫茫書海中迷失了,然後漸漸找不到方向。

 

 


 

  我一直知道我是一個嗜甜的人,不論是食物還是文字。在這本書中把書比為食物,那「休閒需求的閱讀」就是甜食,也是我偏愛的一部分,我幾乎偏食的可以,2017上半的日子幾乎都是在一本本「甜食」中度日。

  這種明知偏食而為之的快樂,如同陷入一種陷阱,邊洗腦著自己這只是消遣,缺花了大量的時間為之。言情小說固然有很多愛情的道理,但老實說,我也知道這並不能當作人生。

  嗜甜嗜過了頭,卻萬劫不復。

 


 

  原本要寫讀這本書之後的感覺的,然後越寫越不知道自己在幹嘛了。

  那就到這裡啦。


  2017/07/04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簡單 的頭像
簡單

風吹草動

簡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